- 手机:16811340806
- 电话:0874-771927408
- Q Q:499583462
- 邮箱:admin@0535ythrtzg.com
- 地址: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大视大楼14号
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-10课知识要点
来源:威尼斯官方网址下载 发布时间:2023-04-17 22:15nbsp; 点击量:
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-10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——中国境内人类的运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——北京人一、元谋人:1、我国境内现在已确认的最早的昔人类是 元谋人 ;距今时间约170万年;所在:云南省元谋县;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,知道使用火。二、北京人1、距今时间:约70万—20万年; 2、所在: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;3、发现者:裴文中;(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)4、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(旧石器时代),过着群体生活;5、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,还会长时间生存火种。(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、烧石、烧骨等)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、防寒、照明、驱兽,改善了生存条件。
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。6、意义: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在最富厚、质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。
三、山顶洞人:北京周口店;距今约3万年;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,有审雅观念。◆ 史前时期:昔人类化石、遗迹的发现为研究昔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。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、半坡住民1、距今时间:约6000年 2、所在:黄河流域,陕西西安;3、生产工具:磨制石器(新石器时代)4、生产运动:种植粟、饲养猪狗等家畜、狩猎打鱼、收罗野果;5、衡宇:半地穴式圆形衡宇(北方严寒干燥,可防寒保暖)6、原始手工业: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(彩陶上面有纹饰图案)、有装饰品、有乐器(陶埙)、会纺织、制衣(出土骨针、骨锥、纺轮)。
二、河姆渡住民1、距今时间:约7000年 2、所在:长江流域,浙江余姚;3、生产工具:磨制石器(骨耜)4、生产运动:种植水稻、饲养猪狗等家畜;5、衡宇:干栏式修建,发现木结构水井(南方温暖湿润,可通风防潮)6、原始手工业:制作陶器和玉器、乐器(骨哨)、镌刻技术、使用天然漆。三、原始农业的生长1、我国农业历史悠久:最早种植水稻和粟;2、所在:黄河、长江、淮河等流域;3、兴起和生长标志:农作物种植、家畜饲养泛起、聚落、磨制工具(耒耜)生长。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、炎黄同盟:1、部落同盟时期:距今约四五千年,黄河流域有炎帝、黄帝、蚩尤等较大的部落。
2、中原族形成(1)阪泉之战:炎帝失败归顺黄帝,炎黄同盟形成;(2)涿鹿之战:炎黄同盟打败蚩尤,黄帝被推举为部落同盟首领。(3)炎黄同盟逐渐形成了中原族,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,海内外华人也以"炎黄子孙"自称。
二、传说中炎黄的发现1、炎帝:教民开垦耕作、制作生产工具、种植五谷和蔬菜、制作陶器、发现纺织、会煮盐、教人们通商交流、制作乐器琴瑟、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。2、黄帝: 制作宫室、制作衣裳、挖掘水井、制造船只、会炼铜、发现弓箭和指南车;仓颉缔造文字、伶伦制作音律、隶首发现算盘、他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缫丝。
◆远古传说纷歧定全部是真实的,只有经由考古文物证实的才是真实的。三、尧舜禹的禅让:禅让制:将部落同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。用"禅让制"推举出的首领有尧、舜、禹。
尧舜禹优秀品质:1、尧:勉励人们开垦农田、适时耕作;2、舜:制定刑法、完善制度,稳定局势、派禹治水,排除水患;3、禹: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,排除水患。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:早期国家的发生与社会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发生与生长一、夏朝:(约公元前2070年——约公元前1600年)1、约公元前2070年,禹建设夏朝—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,标志中国早期国家发生。国都是阳城;2、启继续禹的位置——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。
3、夏朝建设军队,制定刑法,设置牢狱,还制定了历法"夏历"。4、夏王朝国都遗址——二里头遗址。反映夏朝的阶级分化和品级界线以及夏朝的文明历程。
4、夏朝死亡:夏桀虐政,约公元前1600年,商汤灭夏。二、商朝:(约公元前1600年——公元前1046年)1、商汤灭夏,建设商朝,国都在亳。(约公元前1600年)2、盘庚把国都迁到殷(今河南安阳)3、商纣王的残暴统治:公元前1046年,武王伐纣,商朝死亡。
三、西周:(公元前1046年——公元前771年)1、武王伐纣:牧野大战,商朝死亡,西周建设,定都镐京。2、西周的分封制:★①目的:增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,稳定政局,扩大统治规模。
②内容:周王凭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劳绩巨细,将宗亲和元勋平分封到各地,授予他们治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,建设诸侯国。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,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举行再分封。但要向周王进纳贡物,并听从周王调兵。③实质:是西周仆从制社会森严的品级制度。
周代贵族品级分为周天子-诸侯-卿医生-士。④作用: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域,牢固了统治,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。
3、"国人暴乱"(周厉王,公元前841年)4、西周死亡:周幽王时期,公元前771年,西周被犬戎族所灭。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:青铜器的高明工艺1、 泛起—原始社会后期(甘肃齐家文化)2、 生长—商周时期(1)特征:种类富厚、数量众多、制作工艺高明("泥范铸造法")(2)功效:饮食、祭祀及军事等方面,并逐渐由食器等生长为礼器,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职位以致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。(3)代表性的青铜器: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—司母戊鼎;工艺精致的青铜器—四羊方尊(4)金文(铭文)——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。
二、甲骨文1、寄义: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;2、发现者:王懿荣;3、 价值: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月最早、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,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生长有深远影响。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。
4、 造字特点:象形、会意、指事、形声等。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。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◆东周建设: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迁都洛邑,东周建设。东周前期称为春秋(公元前770年—公元前476年),东周后期称为战国(公元前475年—公元前221年)一、春秋时期经济生长1、农业:铁制农具和牛耕泛起,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。
2、手工业规模扩大,商业活跃,金属钱币更多被使用。二、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形——王室衰微,诸侯争霸1、王室衰微(1)原因:分封制逐步瓦解;(2)体现:周王室职位下降,诸侯国势力崛起;(3)效果:诸侯争霸,社会动荡杂乱。2、诸侯争霸(1)原因:各诸侯国政治经济生长不平衡;(2)口号:"尊王攘夷"(3)霸主:齐桓公(首霸,任用管仲为相)、晋文公、楚庄王、秦穆公、吴王阖闾、越王勾践等;(4)影响:①利:促进大规模民族融会;大诸侯国领土面积扩大,有利于局部统一;②弊: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庞大灾难。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、战国七雄1、形成:三家分晋(韩赵魏),田氏代齐。
齐楚秦燕赵魏韩,东南西北三中间。2、战国时期的战争:吞并战争,规模大、参战军力多、征战区域广、连续时间长。
桂陵之战、马陵之战、长平之战(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)二、商鞅变法1、配景: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,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停提高,新兴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。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,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革新。2、时间:公元前356年 3、支持者:秦孝公4、革新者: 商鞅 (商鞅语"治世纷歧道,便国非法古")5、内容:政治:①确立县制,由国君直接派仕宦治理;②破除贵族的世袭特权;③革新户籍制度,增强对人民的治理; ④严明法度,克制私斗。
经济:①破除井田制,允许土地自由买卖;②勉励耕织,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去徭役;③统一怀抱衡;军事:①奖励战功,对有战功者授予爵位并犒赏土地。6、作用:经由商鞅变法,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,提高了军队战斗力,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,为秦统一全国奠基了基础。
◆ 战国时期经由变法革新,仆从制度逐步被封建制度取代,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。三、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、修建时间: 公元前256年,修建者:蜀郡郡守李冰,所在:成都岷江;功效:防洪、浇灌、水运2、影响: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,被称为"天府之国"。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作用,充实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。第8课 百家争鸣一、百家争鸣:春秋战国时代,社会处于大厘革时期,社会生产力生长(基础原因),发生了种种思想门户,如儒、道、法、墨、兵等,他们著书讲学,相互辩说,相互影响,泛起了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局势,历史上称为"百家争鸣"。
二、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★三、百家争鸣的影响1、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,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生长的岑岭;2、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生长奠基基础,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:吞并战争;制度厘革;思想学术的繁荣。
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: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牢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、秦灭六国1、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(条件):①连年战争影响经济生长和社会稳定,人民希望安宁统一;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,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;③秦王嬴政举行了充实的准备;(重用人才、远交近攻)。2、统一历程时间:公元前230—公元前221;顺序:韩赵魏楚燕齐秦朝建设的时间:公元前221年; 建设者:秦王嬴政;国都:咸阳;3、意义:竣事了春秋战国以来恒久征战杂乱的局势,建设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开国家(性质)。二、确立中央集权制度(一)中央1、天子制度:天子称呼显示了至高无上的权威,天子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。
特征:皇位世袭、皇权至上、天子独尊(天子自称朕,下令称制或诏,印章称玺)2、中央政权机构:丞相—行政;太尉—军事;御史医生—监察。(二)地方:郡县制(取代分封制)1、内容:全国分为36郡,郡的主座为郡守;郡下设县,县的主座为县令或县长;郡县主座由朝廷直接任免;县以下设乡、亭、里等下层社会组织。2、作用:有利于增强对地方的控制治理,牢固中央集权;开创了今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。三、秦朝牢固统一的措施1、统一文字(小篆):利于文化交流和生长;2、统一钱币(圆形方孔半两钱):利于国家治理经济和各地经济交流;3、统一怀抱衡:便利经济生长;4、统一车辆和门路宽窄,修筑领悟全国的门路;5、开凿灵渠:相同湘江和漓江,便利南北水运交通;6、派蒙恬北击匈奴,并修筑长城(西起临洮,东到辽东)◆秦朝领土四至:东至东海,西到陇西,北至长城一带,南达南海。
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、秦朝的虐政:1、秦朝的虐政体现在:(1)极重的钱粮;(上交三分之二)(2)繁重的徭役和兵役; (3)刑罚残酷(严苛的执法) (4)秦二世的统治越发残暴。(赵高"指鹿为马")二、陈胜吴广起义(又名"大泽乡起义")——揭竿而起1、发作的原因:①遇雨误期,按律当斩(直接原因) ②基础原因:秦的虐政2、发作: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。
3、起义方式:农民揭竿而起4、口号:"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"5、经由:陈胜称王,在陈建设"张楚"政权,向西进攻,直逼咸阳。效果起义失败。6、历史意义: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革命首创精神.三、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(易错: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向导的起义军)1、项羽和刘邦起义:(1)项羽:公元前207年——巨鹿之战,以少胜多,大北秦军主力。(成语:破釜沉舟)(2)刘邦:直逼咸阳,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,秦朝死亡。
(约法三章)2、楚汉之争:(1)时间:公元前206年--公元前202年 (四年楚汉之争)(2)双方:项羽和刘邦;(3)目的:争夺帝位。(4)效果:刘邦胜利。
(5)刘邦胜利、项羽失败的原因:项羽刚愎自负,一味依赖武力,失去民心;刘邦注重收揽民心,善于用人。基础原因是:得民心者得天下,失民心者失天下。知识增补。
本文关键词:部,编,七年级,历史,上册,1-10课,知识,要点,部,威尼斯官方网址下载
本文来源:威尼斯官方网址下载-www.0535ythrtzg.com
推荐新闻 MORE+
-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-10课知识要点 2023-04-17
- 怎样给自己体例一张“家庭资产欠债表” 2023-04-17
- 秦义到江西警察学院调研疫情防控和民警 2023-04-17
- 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一周年:让东海不再“ 2023-04-17
- 府西社区:小楼道 大网格 少不了可爱的 2023-04-17
- 梅花社区:开展志愿者“美迎G20 倾力护河 2023-04-17
- 第32届中国兔业大会在四川江油召开 共商 2023-04-17
- 宁波成立首家创业创新学院 剑指创业者的 2023-04-17
- “好干部”收“顾问费”是借权力炫演技 2023-04-15
- 找差距,坚持高标准严要求_时事政治_中 2023-04-15